被马化腾怒怼的张一鸣,从程序员到身价290亿,他说年轻人不要选择投机!

昨天,马化腾和张一鸣在朋友圈互怼,引来一大波看客。

先来给大家讲下事情经过:

张一鸣发朋友圈庆祝抖音Tik Tok(抖音国际版)拿下Q1 App Store免费下载量的第一名,并在留言区留言:“微信的借口封杀,微视的抄袭搬运挡不住抖音的步伐。”

因为这句话,马化腾直接留言说可以理解为诽谤,两人一来一往,针锋相对,火药味十分浓。

当然,像这种大佬们的掐架,我们吃瓜群众看看就好,不必费心思。

不过,如何站上张一鸣的事业高度,能够在朋友圈跟马化腾互怼,这个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成功者总有原因,或许我们可以从张一鸣的成长经历中得到一些启发。

 

 用了6年时间 

从程序员做到CEO

张一鸣,生于 1983,福建龙岩人。

2005 年,张一鸣从南开大学毕业,用了6年时间,从程序员做到CEO。

张一鸣曾先后参与和创建酷讯、饭否和九九房,最终创办今日头条,5年估值高达300亿美金。

今天的张一鸣,已是80后创业者中的佼佼者,他的今日头条与王兴的美团、程维的滴滴合称TMD,被视为下一届互联网三巨头。

如果要说张一鸣为什么能成功,查阅众多资料发现,最大的因素可能就是他从来不给自己设置边界。

 

2年成50人团队领导

 主要原因有2个

南开大学毕业后,张一鸣进入酷讯做一名普通工程师。

2年后,他成了四五十人团队的领导。

晋升如此神速,不是因为张一鸣技术好,也是因为他有经验。

主要原因就2个:

1、工作不分你我

我做完自己的工作后,对于大部分同事的问题,只要我能帮助解决,我都去做。

新人入职时,只要我有时间,我都给他讲解一遍,通过讲解,我自己也得到成长。

工作前两年,我基本每天都是十二点一点回家,回到家继续编程。

我是因为兴趣,而不是公司要求。

2、做事从不设边界

当时我负责技术,但遇到产品上有问题,也会积极地参与讨论,想产品的方案。

很多人说,这个不是我该做的事情。

但是,做更多事情,让我得到很大的锻炼:

参与产品的经历,对我后来转型做产品有很大帮助。

参与商业的部分,对我现在做公司很有帮助。

跟销售总监见客户的经历,对我组建今日头条的销售团队很有帮助。

年轻人选择公司不要投机

现在很多年轻人在选择工作的时候,看到这个公司刚融了5亿美金,我去这个公司;看到那家公司拜了豪门干爹,拿了BAT投资,我去那个公司。

这些选择并不是出于本身的兴趣爱好,也并不是出于这个挑战的难度,而是出于这个公司是不是有很多钱,这个公司是不是符合当下火热的概念,这个公司是不是有很强的企业在背后支持。

选择公司应该看到这家公司是否具有原生的成长能力,所谓"原生的成长能力"就是它能够用最少的钱获得企业的最快增长。

还有,看这个企业除了融了资,汇集了很多钱,是不是汇集了很多优秀的人。

如果有机会跟很优秀的人做很有挑战的事,我相信成长是最快的。

 年轻人要住在市中心 

 不要局限在北京买一套房 

我见到很多大学期间的同学、一起共事的同事中,有很多非常不错的人才,技术、成绩都比我好。

但10年过去,很多人没有达到我的预期。

为什么?很多人毕业后,目标设定就不高了。

有的同学加入银行 IT 部门,只是为了快点解决北京户口,或者当时有些机构有分房补助,可以购买经济适用房。

是否有北京户口?是否能买一套经济适用房?如果你不甘平庸,有更高的目标,其实你就不会为这些东西担心。 

如果你一毕业,就把目标定为在北京市五环内买一个小两居、小三居。

你把精力都花在这上面,那么工作就会受很大影响。你的行为就会发生变化,不愿冒风险。

另外,年轻人应该住在市中心,哪怕房子小一点,在市区有更多的交流和活动,下班后也不需要浪费大好时光和宝贵精力去挤地铁。

年纪轻轻不要着急在郊区定居,买了房我也建议你搬到市区来。

 

  结 语  

张一鸣自称每月花费还不到3000块钱,他说:“我对奢侈品、手表、汽车、烟酒都没爱好。支撑我的是自我实现,希望有更多的创造体验,更丰富的人生经历,希望遇到更多优秀的人。”

在张一鸣的世界里,奋斗的最终目标并不是为了赚钱和享乐。

从一开始就不是冲着钱去做事的人,最后都拥有了巨大的财富。

或许,这就是他们成功的原因。

发表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