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教育的核心是训练一种思维

对于中国思维体系教育,孔、孟、老、庄的教育是最好的。在世界层面再看别的教育家,验证了杨朝明老师的话:“东海西海,心同理同”,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心是相同的,道理是相同的。“天不变,道亦不变。”我们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

教育的核心是训练一种思维我们学习经典的其中一个理由就是换一个思维,迎来新世界。思维有很多方面的表达和支撑,支点在哪儿?儒家讲反求诸己;杜威讲教育的能力是对我们能够反思的一种思维的训练。还是回到同一片天空下,心是相同的,道理是相同的。

上周五我们学习“天下国家有九经”,整套体系上定格。整套体系的目的和方向非常明确,就是培养伟大的人去成就伟大的事,培养伟大的政治家造就伟大的国家。

我们要在一个宏阔的思维体系当中定位。这套体系告诉我们:成就伟大的人,做伟大的事。成就伟大的政治家,造就伟大的国家,因为这样的国家不仅是立于一国一家,真的是立于天下,立于人类。

“天下国家有九经”是一个宏阔的体系。中国文化的特点是不停地找支撑。起点和支点,起点是起步要稳;支点,每个人想的都是很好的,我们通过学习不仅能够想的不错,也可以成为不错的人。我们今天就是讲支点。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

豫:素定也 。准备。

跲(jiá):绊倒。

疚:病也。

凡事预先有准备就能达成,不做准备就会失败。就像发言,事先准备好就不会吞吞吐吐。就像做事,事先筹划就不会出现困窘。就像行动,先有准备就不会后悔。就像选择了中道,就不会有穷途。

未雨而绸缪

人最大的困难是困惑。孔子讲“四十不惑”,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年龄上的节点。四十之前没有经历一些事,对于有些事不够清晰很正常,但是,如果经历很多还不肯反思,就会出现更大困惑。困惑更多的时候就出现困难,这往往是产生真正困难的原因。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豫:准备,预备。我们观看竞技比赛,都是先喊“预备”,然后才是“开始”。请大家想一下,如果没有前面的“预备”,直接开始会有什么问题?

在我们的早课上会反复强调:“你准备好了吗?准备好和谁在一起?”有位老师在课程中会反复讲到一句话:“嗨,朋友们,你还在吗?”我们认为这是位非常高明的老师。因为你在才有意义。你还在吗?准备,提醒你要在。开始,往前冲就可以了。

豫是一种思维

豫是一种思维。早做准备,自求多福,有备无患。现实生活中有这样的情况:二十岁的贪玩造就了三十岁的无奈,三十岁的无奈导致了四十岁的无为,四十岁的无为奠定了五十岁的失败。于是一生纠结、抱怨,怎么就过去了,早干什么去了?

有人说真的后悔了。二十岁干什么去了?如果二十岁如何,今天也不至于这样。所以要早有界定。只要看到“早”,立马加个括号就是现在。在我们的人生中,没有比现在更早的时空了,现在就准备就可以了。

早做准备,自求多福,有备无患。为什么讲这种思维?这种思维是在干什么?《金刚经》中讲“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过去、现在、未来不是不可得,而是这个东西是变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是变化的,它们之间有个变化的链条,相因相生,相辅相成。

相因相生,相辅相成。我们的人生是一个联系的链条。没有这个环,下一个环就启动不了。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时刻准备着,这种准备的思维是我们对未来前进方向的确定。

决定一个人的不是他现在的位置,是他前进的方向。如果我们不想早夭,想要生命好好的存在,就要对自己的未来有所规划,对未来的空间有所想象。

一个人生命的成长在和不在,我们认为和我们生命的学习力,和我们有没有学习的能力有关。当学习的能力在的时候,我们就是活着的;当这种能力没有的时候,尽管人还活着,可能生命已经“终结”了。不管是什么样的人,不管你现在是什么样的状态,都是如此。

有人会说:我很有学问,我以前积淀了很多年。过去心不可得。不管你以前积淀了多少,任何时候,只要学习的能力停止的时候,就是我们的生命力终结的时候。

凡事豫则立,有这种准备,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我们都可以在一个更广阔的时空当中,让自己因自觉而自在。

豫是一个过程

豫则立,怎么就由豫生成了立?我们说豫也需要支撑,豫是一个过程,是一个积淀的过程。杨朝明老师讲:一个学者有他思想成长的轨迹,这种思想成长的轨迹是一个链条,它不是一下子就出来了,是碎片化的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

如何积淀?就是把对你内心有所触动的东西记下来了。你有没有一个原始的记录?长短不拘,可以长也可以短。特别有感触时就多记些;或者今天就对“早做准备,自求多福”有感觉,那就把这八个字记下来。

今天听了一堂课,今天看了一本书,或者今天见了一个人,这对我都有什么触动?也就是说,我们要对所有的经过保有敏感之心,我是活的,我是在的,我和我的所知所学同在,我和我遇到的人同在,能敏锐的捕捉到对方身上的亮点它,就把它记下来。如此这般日积月累。

日积月累,这就是一个准备。有人会问:我记这些干吗?我们也想问:你记这些干吗?是的,时刻准备着,我们也不知道干吗。杨老师说:很多人的著作就是这样,尤其是很多名家,就是这样一点一点积淀的。

在我们日常的记录当中,往往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智慧不是面壁得来的,是碰撞得来的,就在我们的互动当中。不要小看我们平常记下来的那一两行字,我们不知道它把我们引领上一个多么广阔的时空。

我们相信这一点,而且也会这样去做。豫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最重要的就是积淀。对我们经验范围内的事物愿意做进一步的思考,让我们当下做的每一步都为下一步留下点可用的成分,让我们的生命呈连续的,流动的状态。

豫意味着有一种理智的责任心

豫意味着有一种理智的责任心,突出表现在对结果的承担。讲得通俗点就是:赢,赢得起;输,也能输得起。这才是豫。这个更重要。你说我只想赢不想输,其实输和我们想不想没有关系,谁也不想输。试问天底下哪几个人做一件事情是奔着失败来的?

所以这属于豫的过程。豫不仅在最前端是一种思维,早做准备,自求多福;中间是个过程;到最后的时候,豫发挥的作用更加巨大,它意味着我们有一种理智的责任心,突出表现在对结果的承担。

按照预想的步骤行事所招致的所有的结果,都要在我们豫的范围内,这个豫才比较全面。不要说自己没想到,也不能只想大的不想小的。要想清楚最低承担的底线在哪里。过这个线就要“割肉”,我就跑路。

为什么要跑?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一个人最重要的是畜养元气,只要元气在,在这么广大的时空当中,还没有一点让我们立足的空间吗?这个世界需要元气十足的人承担的事情太多太多了,所以不至于因为不能去承担,结果导致了其他的一些事情。

生命中的联系,链条,早做准备,自求多福,积淀的重要都可以通过这一个“豫”字全然地去承载。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向上仰望,不切断和我们祖先之间的联系。

向下扎根,不切断和一方水土之间的联系。

发表评论

相关文章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