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被《国家宝藏》刷屏了!
12月3日开播当晚,
这档央视历时两年打造的——
大型文博探索节目,
就拿下了豆瓣9.4的评分,
点燃了亿万观众内心的澎湃激情!
一开场震撼的舞台效果,
只能感叹:
央视一出手,就知有没有。
隔着屏幕,
都能感受到经费在燃烧。
那英演唱主题曲《一眼千年》,
“请再翻慢一点,
那么厚一本时间,
我像枚书签守在故事里做一个伴;
享诗人般孤单,
与岁月彻夜长谈,
只有你有幸一览无数江山……”
悠长渺远的旋律,清新婉约的歌词,
夹杂着历史的厚重感,
听哭了无数人,
附上MV大家可以细细品味一番。
“铁齿铜牙”张国立担任讲解员,
开启每一个博物馆的故事,
串联每一个守护人的讲述,
点燃修复历史记忆的火种,
扛起延续中华文明的旌旗。
亲切而朴实。
今年正值故宫建立600年之际,
全国九大博物馆强势结盟实景取材,
倾情讲述,
国宝重器的前世今生,
深刻解读,
中华文化的基因密码。
以“故宫看门人”单霁翔为首,
9位博物院院长坐镇点评,
堪称史上“最强文博天团”。
27件顶级国宝重器,
由李晨、王凯、梁家辉等27位明星,
和与文物有着深厚情缘的普通人,
共同担任“国宝守护人”,
前者通过小剧场的形式,
为观众展现国宝的“前世传奇”,
后者讲述与国宝有关的“今生故事”。
每集以一家博物馆进行主切入,
每个博物馆推荐3件镇馆之宝,
交予民众甄选,
每家选出一件,
最终以《国家宝藏》为题,
举办一场盛大特展,
展品即为甄选出的九件国宝。
在这档节目里,
传世文物不再是冷冰冰的图片和符号,
它们有了故事、温度、情感寄托。
虽然刚刚播出一期,
网友们已经炸了锅,
除了央视爸爸逆天的舞美,
还有“满屏的文化”让大家疯狂打call。
当然“守护者”的演绎,
也是不可忽略的亮点,
有网友说这节目是:
“博物馆版演员的诞生”,
土生土长的北京人李晨,
饰演了宋徽宗,
一个因“玩物丧志”而亡国的皇帝。
他守护的宝物《千里江山图》,
出自一个18岁就惊才绝艳的少年之手,
名字叫做王希孟,
这是他唯一的传世之作,
12米巨幅长卷,
画出了流传千年仍未褪色的青绿山水。
也画出了宋徽宗作为一国君主的豪情壮志,
然观其结局,
更引得后人唏嘘。
第二件宝物,
是乾隆年间的“各种釉彩大瓶”,
名字和花里胡哨的外形,
都受到了不少网友吐槽。
然而它却中国瓷器技术流顶峰,
十七种不同的釉彩博采众长,
人称“瓷母”,
烧制出这样一个瓶子的概率是0.002326%,
但是我们的祖先做到了!
不过在大瓶这一段,
给大家印象深刻的,
还有王凯演绎的“蜜汁自信”乾隆爷,
一心想打造“瓷器之王”的他,
被王羲之、黄公望乃至自己亲爹雍正,
托梦吐槽。
然而他依然不改初心,
做出了这简单直白的“各种釉彩大瓶”,
有网友调侃,
乾隆的审美,
是妥妥的“农家乐范儿”,
甚至做了这张图,
可以说是相当贴切了。
不过笑归笑,
内心是骄傲的,
源于我们古人对文化的自信!
“鼎盛王朝就该海纳百川!”
这一段承包了本集的笑点,
大家可以拿去看一下。
第三件宝物历史更为悠长,
是来自大秦帝国的“中华第一古物”,
一个不平凡的石鼓,
上面有我国现存最早的一组石刻文字。
梁家辉作为守护者,
演绎司马光,
传承父亲不惜自毁前途,
也要保石鼓周全,
保千年文脉以正史观的故事。
没有过多的言语修饰,
平淡却感人。
除了明星们之外,
那些默默守护者中华文明的普通人,
更为可敬。
中央美术学院的者冯海涛,
他专注《千里江山图》青绿之色长达四年,
耗时两个月时间,
复制了十分之一的《千里江山图》卷。
“姜思序堂国画颜料制作技艺”唯一传人,
仇庆年老先生,
在深山老林独自寻找矿物颜料,
探索让颜色“千年不腐”的秘诀,
还有那些故宫博馆的志愿者,
五代服务于故宫的家族,
每一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
延续着泱泱大国丰厚的文化底蕴。
央视通过这样寓教于乐的方式,
把古板严肃的文物,
更加鲜活的推进了大众的视野,
试图让文化“活”起来,
《国家宝藏》制片人、总导演于蕾说:
“我们并不以文物的级别和精美程度为选择标准,
精神价值是我们最看重的,
我们想要挑选的是,
背后充满了人文精神和中国人的情怀的国宝,
要有着很强的故事性,
并且在今天还影响着我们。”
太宗曾引言魏征: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
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在快餐文化盛行的今天,
我们更需要慢下来,
用历史这面镜子,
去看那些与我们血脉相连的优秀文化,
以及隐藏在背后的人文精神、民族性格,
那是我们真正的文化自信,
是我们留给子孙后代最宝贵的财富。
这些东西你永远都不可能买回家,
它们也不会被明码标价,
但了解它们背后的故事,
你一定会为自己是中国人,
为自己的民族走过这样的历史,
创造过这样的文明而骄傲!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