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产界80%的企业大咖都参加的会议是个什么概念?
“随便哪一个,都是千亿级以上!”
这不,苏宁今天又搞了个大新闻,在南京召开了“苏宁智慧零售大开发战略暨合作伙伴签约大会”。嘉宾阵容“壕”到不行:2016年销售过千亿的中国房企,8成在现场;国内房地产Top100,商业地产Top100企业,各有6成在现场......
上一波图应该让大家感受一下:
虽说这个镜头有点虚,但是画面中这三位气场“一米八”的男人分明就是孙宏斌、张近东、王健林啊(从左到右)。
已经连着多日未露面的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以及收了“乐视”这个烂摊子而“悔不当初”的孙宏斌双双现身,不得不说苏宁对今天这个会还是相当重视的,大佬也很给面子。而且,王健林还“泄密”称:在资本层面,万达、苏宁两家明年将有大规模的合作,“目前没有宣布,还没有签约。”
除了孙、王两位大咖以外,还有恒大集团董事局副主席、总裁夏海钧,新华联集团董事局主席傅军......全球300家地产企业大佬(身价妥妥地破万亿啊)汇聚发布会现场,到场企业纷纷与苏宁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上图这面挂满了那些最著名地产公司们logo的墙,大概是身价最高的一堵了吧?
作为东道主,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张近东更是在演讲中放出豪言:未来3年苏宁互联网门店将拓展到2万家左右、2000多万平方,并将通过“租、建、并、购、联”的模式,与拥有丰富商业、住宅等零售网络资源的各类企业,共同打造全场景互联、多业态并发的共赢平台。
当然,今天下午这个大新闻信息量还是很大的,下面放出现场大咖们的演讲
张近东:3年开店20000家,开启智慧零售3D打印时代
“我们要做零售业态的3D打印机”,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张近东在演讲中表示,苏宁已经建立起一整套智慧零售的系统解决方案,将根据不同的线下物业需求,提供各类定制化的业态模式。此外,苏宁多年转型积累的智慧零售技术解决方案将打造成一个开源的系统,向行业全面开放。数据云、物流云、金融云等服务,苏宁全产业资源也会与合作伙伴共享,达成生态战略级的合作。
以下为张近东演讲
有句话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么?对于零售业,马云说传统电商已死,有人说传统实体备受煎熬,但是今天这么多地产界的大佬在寒冬来到南京,集聚苏宁,我相信大家一定是感受到了春江水暖的先兆,察觉到了新的风口。
我想这一风口和机遇。首先,是“人民美好生活”带来的消费升级的风口。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先后14次提及“人民美好生活”,这已经成为党和政府工作的核心和宗旨,更是所有商业变革的原动力。如今消费已经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是苏宁与在座各位最大的春天。
其次,是互联网走向线下所带来的变革和机遇。随着互联网、物联网在实体领域的兴起,除了传统电商和传统实体,还有一条更广阔的蓝海正在开启,那就是线上线下融合、万事万物互联的智慧零售,而这一风口苏宁愿与大家一同开启。
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渐进的,唯有完成量的积累,才能发生质的飞跃。苏宁也是如此,我们从2009年就开始了互联网转型的探索,当时苏宁已经是国内最大的商业连锁企业,拥有近千家的线下门店,如此大的体量要转型互联网,国内国外都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
当时互联网和实体几乎是两个完全对立的概念,大家谈到最多的词就是“颠覆”和“取代”。但我当时就认为互联网只是工具,我在斯坦福大学演讲时就讲“互联网未来会像阳光、空气和水一样弥漫整个社会,并最终成为标配”,互联网与实体并不冲突,关键是怎么去运用和驾驭。
苏宁的转型,经历了“+互联网”和“互联网+”两个阶段。“+互联网”就是将原有线下的资源和能力拓展到线上去,开展数据化的运营;而“互联网+”则是让融合后的互联网技术再反哺线下,通过嫁接、叠加,不断改造和优化线下实体的业务流程和零售资源。简单说,就是先互联网化,成为“云商”,再把互联网上整合的资源带到线下来,变成各种业态,最终实现了线上线下的O2O融合运营。
在这一过程中,虽然也有非议和质疑,但是我们坚持下来了,最终赢得了市场和合作伙伴的认可。通过转型,我们保持了线下第一、线上前三的领先优势,线上增速始终远高于行业。与此同时,在线上,我们与阿里巴巴在物流、流量、服务等方面达成全面战略合作;在线下,我们与现场很多企业也都已经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这包括,与万达集团建立的针对商业业态的互联网化发展计划;前段时间,与恒大集团建立的面向高端社区的深层次、全方位的智慧零售发展计划;以及与融创、万科、碧桂园等企业建立的各种差异化的智慧零售合作关系。
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坚定了智慧零售的发展方向。因为伴随着技术迭代和消费升级,任何单一的渠道,无论线上或者线下,都无法满足用户随时随地个性化、场景化购物的消费需求。智慧零售的核心是运用互联网、物联网技术,感知消费习惯,预测消费趋势,引导生产制造,为消费者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
因此,我们决心三年之内要实现15000家店,2000多万平方商业实体的落地,店面总数近2万家。其实,就在近两年,苏宁每年新开店的数量都在千家以上,这就是我们互联网零售能力积累的结果。现在之所以进一步提速,一方面是看到了新的风口,而更为重要是,我们已经建立起一整套智慧零售的系统解决方案。
所以,我们现在所讲的开店,其实质是苏宁智慧零售生态的全面落地。这具体体现在业态、技术以及资源三个方面。
首先,是零售业态的重塑与再造,通过将线上全品类与线下各类场景针对性的匹配,开启零售业态的3D打印时代。
苏宁在“+互联网”的过程中,第一步做的是“+品类”,打开品类的天花板,让我们从原有的家电3C扩张到了母婴、超市、百货、家居、生鲜、汽车等全品类,这一下就从三万亿的家电市场进入到了三十万亿规模的大消费品市场,商品SKU也从原来的几十万款扩张到了如今的4000多万款。由于有了线上全品类供应链的支撑,结合线下不同场景,我们打造出以家电为主体的苏宁云店,以及红孩子母婴馆、苏鲜生超市、汽车超市等品类专业店。
第二步是“+渠道”,运用互联网技术打破渠道在空间和场景的限制,通过共享线上的供应链、物流和数据,我们既可以结合城市核心商圈,集合各类业态,开设购物广场;也可在社区开设苏宁小店和县镇一级的苏宁易购店。
我们要做的,可以说是零售业态的3D打印机,根据各类不同的线下物业需求,提供各类定制化的业态模式。
其次,我们会把苏宁智慧零售的技术解决方案打造成一个开源的系统,向行业全面开放共享,缔造实体商业数据化运营的命运共同体。
孟子曾说过“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苏宁与各位的合作,可以说不仅相知,更在知心。因为我们都拥有庞大的线下商业实体,熟悉线下运营,所以相知;而且我们的目标也非常一致,那就是持续地繁荣线下商业,所以知心。
最后,苏宁希望和大家的合作,是生态战略级的合作,是苏宁全产业资源的集合开放。
围绕智慧零售,我们构建了覆盖地产、金融、文创、体育和投资多产业协同的大零售生态圈,包括金融支持、流量入口、IP品牌等零售发展的各方面。在座的各位嘉宾都是行业或区域的领导者,除了地产物业外,也有丰富的资源和多元的合作需求,所以,今天苏宁邀请大家过来,绝不是为了一城一池的合作,而是全产业资源的合作,合作模式可以灵活多样,“租建并购联”不拘一格。
苏宁生态圈中的6亿用户都可以向大家开放,我们的“一账通”产品已经实现了对全产业用户的打通,构建起了全产业融合的大数据生态系统。同样,我们线下的业态,包括了苏宁体育、苏宁影城、苏宁财富中心等产品,而苏宁易购广场,更是集合了各产业资源的超级零售产品。
我们的数据、物流和金融等服务产品也已经全部的互联网化,均可对外开放。
在数据云方面。我们已经开发了广告引流、智能推荐、定制预售、众筹团购等数字化的营销工具,目前正在为6000多家的企业提供数据云服务,未来这些工具也都将开放给购物中心的商户。
在金融云方面,苏宁金融今年交易规模将超过一万亿,拥有国内首家O2O民营银行——苏宁银行,并推出了面向小微商户的供应链融资和面向用户的消费信贷产品。
在物流云方面,苏宁物流及天天快递拥有仓储及相关配套总面积628万平方米,快递网点近两万个,物流网络覆盖全国2810个区县城市,不仅为苏宁易购70%的平台商户提供服务,每年还为菜鸟物流提供了上亿件包裹的快递服务,这些都是最后一公里快递到家服务的最好保障。
以物理合作为开始,以化学效应为目标,通过一个结合点,我们可以撬起更广阔的未来。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在万物互联的时代,不管相距多远,我相信在座的各位都能深刻地感受到未来商业互联网化的热潮涌动,也能体会苏宁在智慧零售开放方面的诚意,苏宁希望在未来的大发展中,与各位携手共进,共同开创智慧零售的新春天!
王健林:电商对万达的冲击微乎其微,未来将和苏宁大规模合作
王健林也在现场发表了演讲,他表示,万达广场除了支持苏宁开更多门店外,还将为苏宁定制商业中心。“随着苏宁自己并购业态增加,包括母婴、生鲜超市易购很多在一起,我们就会把苏宁作为核心店,围绕着苏宁再做其他配套的吃喝玩乐的产品等等,明年将开展比较规模化的定制服务。”
对于万达广场未来线上线下融合方向,王健林透露,将主要往人工智能走,现在随着人工智能发展、人脸识别,越来越精准,“你看现在苹果新出的手机,戴眼睛都能识别出来,随着精准以后就为我们应用打开基础。”
此外,王健林称万达这些年受电商冲击很小,影响微乎其微。他透露万达在近几年均可保证每季度6%以上的环比增长。王健林在会上还表示,零售不是商业的全部或者大部,仅占了中国消费的1/3。
“我们有个宏伟的计划,明年开始,力争10年内将万达广场发展到1000家左右。”王健林称,明年开业计划已经定下来,意味着2019年开始,万达广场开业还会大规模提速。开业满1年的广场,平均客流2000万,三四线甚至5线,一家客流大约平均1300万-1500万,也就是未来客流总量达到130亿-150亿人次,一个人每年去30次,有大概4-5亿人重复消费。
以下为王健林的演讲
我这是第二次来这站台了,今天张总提出了一个“智慧零售”,那么中国互联网零售结合地比较好的四大企业,阿里提出了新零售、苏宁提出智慧零售、京东提了一个无界零售,下面我们就在看看马化腾在还有什么词。
我想说的一点无论前面是什么词,最终的本质还是“零售”,无非是在零售的前面加上什么数据或者加上什么,本质还是“零售”。
作为中国算实体商业的一个代表企业,万达实际上这些年受电子商务的冲击是很小的,甚至说影响微乎其微。我举一个数字,我们最近五年开业的万达广场,三个核心指标,客流、收入、租金,这三项核心指标,这五年环比年均保持在6%以上,不是简单的是收入增长,客单价提高了,我的东西卖贵了。
预计到2019年以后,我们的万达广场还会大规模地提速,如果到1000店是什么概念呢?拿今年的数据来说,开业满一年的广场,我们大概平均5千万,三线、四线甚至五线城市有下沉,那也意味着开到1千店的时候,每一年光是万达广场的客流就在130-150亿的投资。
假设一个人每年去30次,这个频率已经算低了,那就意味着有大概4-5亿人,是一个重复性消费的顾客,那个时候我估计中国城市的人口可能会超过10亿,真正有消费人力的们也就是6-7个亿,因为有小孩、还有老大岁数的老人家,那就意味着1000个店,我们计算大概会覆盖中国90%以上的城市,其中这个城市人口三分之二都是我们这儿 有重复消费的顾客。
从我们万达广场近20年发展的实践,我简单谈谈实体商业在网络购物时代或者说智慧零售的时代,怎么个打法?
第一个我们的定位是社交中心,万达诞生那天起该没把自己定位称购物中心,我们以前说我们是商业中心,后来最近这七八年我们反复强调我们是生活中心,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一个社交的生活中心。
第二,重复体验消费。网络冲击的是商业当中的零售部分,我们叫做替代消费。消费分两种,一种是替代消费,实实在在可以代替我买这种物理性的东西,还有一种体验消费,体验消费没有表现出这个物理性的东西,但是放在前头,有了感受,有了感知,吃个饭、建个身、理个发、唱个歌、看个电影等等体验式的消费。
网络购物对替代消费,永远无法替代,只有到实物场景才能深刻体会到的体验式消费,永远无法替代这种。
第三,增加文化匹配。万达正在实验在商业中心当中引进小型的“主题乐园”或者叫做“主题街区”,还有我们现在实验在商业中心当中引进非物质文化的这些商店。引进这些文化的东西,甚至包括小型的博物馆、美术馆、主题街区,这都是未来商业中心发展的趋势,
第四,线上线下融合。搞智慧零售实验好多年,万达在这方面也做了两年多、接近三年的探索,我们更强调的是首先线上的融合是要解决我们自己万达广场如果智慧化、科技化管理。
那么将来万达的广场,线上线下融合往哪个方向走呢?
我今天可以给大家透露我自己的想法,主要是我们人工智能上的想法,现在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人脸识别越来越精准,你看现在苹果戴眼镜、戴什么全部都识别技术,所以精准识别为我们的应用打开基础,我们进门就自动扫,那你去店铺消费,或者你去哪个地方去,除了挖掘数据以外,为中老年顾客不太会玩手机的也解决困扰,玩IPAD的是年轻人啊,还有老年人不会玩怎么办啊?所以线上线下的融合方法,我们主要的研究方向就是人工智能,并且将大量实施。
第五,万达和苏宁全面合作。我前两年和苏宁签约了战略合作仪式,又深度进行探讨,万达和苏宁可以说是在中国企业当中,从明年开始我们可以说是中国企业当中少见的深度合作的企业:
第一,更多的门店,大家觉得你们是不是去苏宁开店,错了,就是很小的一部分,一个是更多的门店,这是一个最浅层面的;
第二,就是我们为苏宁定制商业,苏宁随着自己并购业态增加。生鲜超市还要做,还有其他的,我们就把苏宁做一个核心店,围绕着苏宁来做其他的配套,吃喝玩乐等等,明年也将开展规模化的定制的;
第三,我们两家明年还会的深度合作。
总而言之,万达和苏宁既是商业利益上的关系,两个也是同行,我们愿意为苏宁生态共享大开发战略的落实充当最忠实、最友好的合作伙伴,谢谢大家。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