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从来不搞关系,扛了17年麻袋,缔造出了两家世界第一的公司,还让16万员工买得起房!

有些朋友说,我没有本钱,没有经验,也没有人脉,怎么创业?
有一个人,他从来不搞关系,扛了17年麻袋,最终缔造出了两家全球第一的公司,还连续6年坐上了山东首富。

他公司的营收入保持着每年50%增长速度:2013年2413亿、2014年2819亿、2015年3332亿,其中2014年的收入超过了王健林

这个人叫:张士平,魏桥创业集团的掌门人。

​他从来不搞关系,扛了17年麻袋,缔造出了两家世界第一的公司,还让16万员工买得起房!

张士平

曾经是一个被别人瞧不起的“乡巴佬”
1946年,张士平出生在山东邹平县魏桥村的一个贫困家庭。小时候因为家里穷,在城里读书时经常被城里人嘲笑“乡巴佬”,
还让他滚回去农村去。
可能是那时起,张士平就暗暗下定决心,相信总有出头之日,后来因为家里条件不好,读到初中就辍学出来社会闯荡了。

只有初中学历,18岁的张士平在镇上一家油棉小厂找了一份扛麻袋的工作。

一百多斤的麻袋,一天就要扛几十包,就这样张士平一扛就扛了17年。

17年后,因为工作认真踏实,很快就被提拔为了油棉厂的厂长,这对于已经35岁张士平来说,才是创业的开始。

两个方法,

救了一个快要破产的烂厂

刚上任的张士平,就遇到了重重困难,可以说内忧外患,一是竞争激烈,二是厂子破烂不堪,窗户连一块玻璃都没有完整的,还在一直处于亏损的状态,随时有倒闭的可能。

​他从来不搞关系,扛了17年麻袋,缔造出了两家世界第一的公司,还让16万员工买得起房!

刚上任厂长的张士平

要是别人遇到这样的烂摊子,可能早就放弃了,为了对得起信任他的员工,也为了自己,张士平选择了扛起了这份责任。

那个时候国家实行的是是计划经济,对棉花的管控是非常严的,棉花厂只负责收购、加工和销售,一旦过了棉花的收购季节,工厂就基本没什么棉花了。

没有了棉花,就意味着停工,一旦停工了,工厂就危险了,张士平也意识到这样下去肯定不行的。

张士平用了两个办法最终救了这个烂厂,当时遇到了国家对粮油的放开政策,张士平想到了转型做粮油生意。

他买了好几台榨油机放在厂里,有棉花就做棉花,没有就做粮油,到村了收购大豆,油菜籽,花生等榨油,厂开慢慢有了活力,工人们每天都忙个不停。

生意好了,当工人也比以前忙了,但工人的工作效率和积极性并没有跟上,于是他又想了一个办法打破了大锅饭方式。

他让工人按件计薪酬,多劳多得,这样他们比以前更卖力了,产量也有了很大提高。

同时还打破了以往的销售模式,以前都是等别人过来采购,这次张士平选择了主动出击,让销售人员上门找客户,这样工厂的销售额翻了一番。

​他从来不搞关系,扛了17年麻袋,缔造出了两家世界第一的公司,还让16万员工买得起房!

在张士平的努力下,他的厂一年就净收入400多万,还给国家增加了95万元税收,成为了全国效益最好的厂。

好不容易把烂厂救了回来,一次场危机又来了,棉花生意越来越不好做了,就算上门苦苦哀求别人也不愿意买。

棉花买不出,厂里的棉花越积越多,也就越危险,张士平每天晚上都睡不着,如果发生大火那就完了。

想活下去,就必须转型,张士平想到了纺织厂,有这么多棉花,如果做成毛巾,不仅降低了棉花过剩的风险,还给厂里又增加了一笔收入。

把这个烂厂做到了世界第一

为了转型做纺织厂,遇到了很大的阻力,大部分人都不认同他这样冒险的做法,因为大家都没有做纺织的经验。

只有张士平心里最明白,如果不去“赌”一把,肯定死路一条,张士平顶着很大的压力,把自己全部的积蓄都投了进去可钱还是不够,他想到了让那些认同的他员工通过入股方式加入。

​他从来不搞关系,扛了17年麻袋,缔造出了两家世界第一的公司,还让16万员工买得起房!

就这样东拼西凑的,张士平的纺织厂终于建了起来,一年后就净赚了25万,尝到甜头后,他不在满足做毛巾还做起了毛纤、纺纱和织布等。

后来,遇到国企改革,张士平抓住了这一机遇,把油棉厂改成了自己控股与国有参股的魏桥创业集团,有了更大施展空间。

在纺织领域摸爬滚打了几年后,张士平有了足够的经验,也有了更大胆的动作。

1989年,张士平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张,通过收购,并购和入股的方式很快有了1.6万纱锭的纺纱厂。

很快成为了全国第一的纺织厂,不管是在规模,产量还是效益方面,在国内没有一家可以和他比的。

张士平把全国做到了第一做到了世界第一,抓住了中国加入WTO这个机遇,迅速的向全球扩张。

到2005年,成为了全球最大的纺织企业,做到了世界第一。

​他从来不搞关系,扛了17年麻袋,缔造出了两家世界第一的公司,还让16万员工买得起房!

张士平的世界500强

转型做铝业,又做到了世界第一

纺织业规模越来越大了,头疼是事情又来了,电力经常供应不上,停电是常有的事,这样严重影响了产量。

既然电厂不给力,干脆我们自己建一个好了,说干就干,1998年终于有了自己的发电厂。

有了属于自己的电厂,张士平的纺织业也越做越大,电厂也跟着扩大了,达到了400万千瓦,连自己都用不完。

纺织业被张士平做到了世界第一,市场也基本饱和了,他说我们有这么多电用不完,那就随便建个铝厂把,把多余的电用于电解铝。

​他从来不搞关系,扛了17年麻袋,缔造出了两家世界第一的公司,还让16万员工买得起房!

张士平又做出了一个正确的选择,铝业当时做的人不多竞争对手少,同时铝业又是一个高耗能的行业,自己有电厂,是一个很大的优势。

2001年,张士平正式进入铝业,在铝业一路狂奔,狠狠赚了一笔。

2005年又进入氧化铝领域,2011年高精铝板带箔,2014年进入采矿领域.......

15年后,张士平的铝产业链不断扩大了,汽车用铝,电子用铝,到医药用铝等,可以这么说,能用到的铝他都做,苹果手机框用到的铝,90%都是用他们家的产品。

如今,张士平的铝产量达到了210万吨,拥有10个大型生产基地,超过16万员工,成为了全球最大的铝生产商。

虽然,张士平做了两个世界第一,成为了亿万富豪,但他还是每天坚持6点半准时到公司上班,经常一个人拎着行李出差。

​他从来不搞关系,扛了17年麻袋,缔造出了两家世界第一的公司,还让16万员工买得起房!

出差中的张士平

生活方面,他从来不玩电脑,也不爱去应酬搞关系,不喜欢搞排场,至今还用着200块钱的手机。

所以,创业说难也不难,张士平从一无所有,也能做出两个世界第一的公司。

难的是,你有张士平扛17年麻袋的毅力吗?你有他身价亿万还能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作风吗?

可是华人首富李嘉诚做到了,台湾经营之神王永庆做到了,华为的任正非做到了,娃哈哈的宗庆后做到了,还有格力的董明珠……

​他从来不搞关系,扛了17年麻袋,缔造出了两家世界第一的公司,还让16万员工买得起房!

任正非排队打饭

不是他们有多抠,而是他们不管做的多牛X,也没有忘记最初的自己,永远保持着一颗初心!

发表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