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员拒绝开锁却被喷?这种“纳税人”是谁惯出来的!

“喂,消防队吗?”

“是的。”

“我钥匙落家里了,你们找个人爬楼进屋给拿一下。”

“…… 这种情况建议找开锁公司。”

因“开门之求”被拒,一位市民发微博抱怨,“拿纳税人的钱,帮纳税人的忙不应该吗?”清奇思路雷倒一众“吃瓜群众”——

没毛病,消防员干得漂亮;

消防员们好累,防火防汛防爆还要防巨婴……

众声喧哗,官方也没沉默——

回应简单明了、有理有据,满分!

钥匙落家里也要求助消防员,被拒之后还如此理直气壮、气急败坏,这位市民对“消防”的误解着实不浅。消防员的职责是什么?如@中国消防回复的那样:公安消防部队主要承担的是重大灾害事故和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应急救援工作。

“有警必出,有险必抢,有灾必救,有难必帮。”这是消防部门对社会的承诺,但前提是要有险、灾、难。如果没有任何紧急情况,类似这种爬楼翻墙拿钥匙的,显然不在消防工作的职责范围之内。

值得一提的是,把消防员当“开锁匠”,还真不是某一个人的奇思妙想。

据报道,打“119”开锁的确有不少,甚至还有人找消防员收被子,让人哭笑不得。奇葩行为背后一个较为普遍的心态是,消防服务不仅安全、可靠,最重要的是免费,不用白不用。诚然,民众信任消防队伍是一件好事,但如果种种琐碎之事都一股脑儿袭来,对消防员来说,必然是“不能承受之重”。若长此风,无疑会造成公共消防资源的过度滥用,贻误必要的抢险救灾工作。

理越辨越明,这场舆论反应“一边倒”的事件,可谓一次应当如何对待公共资源的公开课。

因为它让大家看到,任何试图将个人利益无限强加于公共资源耗费之上的行为,都会遭到大家的鄙夷。

从更大范围看,“把消防员当‘开锁匠’”的误解背后,也多少透露着时下社会的某种病态:有意无意将自身权益放大,习惯性地把公共场所当成自家菜园,把公共服务者当成私人家政,稍有不满就以所谓“纳税人”自居,挥舞道德大棒横加指责,实为一种不负责任。

面对个人,常拿道德说事,面对公共服务部门,动辄就嚷“不作为”“不为人民服务”。从“律师不满换铺被拒”“高铁霸座”等热点事件中,都不难窥见这一病象。

面对类似事件,我们常把“巨婴”挂嘴边,其实“巨婴”最大问题就是对权利、义务的错乱认知。正所谓权责有界、自由有度,这其中的道理并不复杂,但可怕的是不以为意,蒙头装睡。如果破坏规则就能图些便宜,脸面什么的,还有那么要紧么?

公道自在人心,作天作地,不过是为人笑话。

发表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