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国庆长假已经过半,赶紧抓住假期的尾巴,出门玩吧!
作为一名糖尿病的患者,出门前,要做好准备工作,否则稍有不慎就会造成严重后果,这不是危言耸听,请看案例。
旅游带来的悲哀
案例一:几年前,曾有一名中年女性患者,旅游途中感觉脚趾疼痛,不能行走。脱下袜子发现,右脚第二脚趾底部红肿,有水疱,不得不中途返回,因返回的路途比较遥远,到医院后,虽经积极换药、控制感染等治疗,最终因局部溃烂、坏死而不得不截掉脚趾。
因当时水泡中的渗出液呈淡绿色,疑为爬山时被硬草扎透脚底皮肤所致,待伤口痊愈穿鞋时发现,受伤位置有一铁钉已经穿透鞋底。
案例二:前年,一位老年男性患者到国外旅游,国外高糖、高脂肪饮食热量高,导致血糖飙升。因没有随身携带血糖仪、也没带降糖药,致使血糖升高没有及时发现,也没有服用降糖药物,高血糖并发眼部感染,两周后回国,不得已摘掉一只眼球。
案例三:今年夏天,一位南京来青岛旅游患者的家属,手握一支胰岛素笔,满头大汗地匆匆赶到医院,说是胰岛素笔坏了,已经两次没打胰岛素了,仅仅更换了一个胰岛素针头,问题就解决了。
案例四:近日,遇到一对同患糖尿病的老年夫妻,去国外看望子女时,男性患者突然发生急性脑血栓,颠簸了七八个小时的飞机,烦躁、痛苦、焦虑地挣扎,所经历的惊心动魄的煎熬,难以言表。
旅游途中,发生问题的患者,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都是缺乏糖尿病的相关知识。由于日常不注意糖尿病知识的学习,难以预料可能出现的情况。
由此可见,糖友如果想要保证旅游顺利,以下8件事一定要知道。
1.先征得医生同意
向医生说明自己近期准备外出旅游,特别是几天以上的旅游、国外游等,医生会酌情建议患者进行相关检查,如心电图、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压、尿蛋白、眼底、血脂等。
若检查发现心脏缺血、血脂异常明显、眼底病变、肾功能不佳等不适合旅游的情况,要遵照医嘱,先治疗,暂不外出。只有在医生许可下,方可外出旅游。
2.医药用品,准备充足
自己日常服用的各种药物,如降糖药、降压药、调脂药等,不要减少药物的剂量和种类。所有药品,最好多备用一份,由家人或朋友保管。
血糖仪及相关物品(试纸、酒精棉片)随身携带,每天监测血糖,及时了解血糖变化,发现异常,要分析原因,加以纠正。注射胰岛素的患者,携带足够的胰岛素针头,如果温度高,胰岛素要放在冷藏包中。
另外,还需要携带感冒药、退烧药、救心丸、止泻药、体温计、创可贴、碘伏棉棒等;高血压者,最好携带便携式血压计;注射胰岛素者,备用一支胰岛素笔。
3.生活用品,一应俱全
4.结伴旅游或与家人同行
朋友或家人了解患者的病情,出现异常,能及时发现,相互帮助,及时处理。
5.避免劳累,量力而行
根据自己的体力、精力等,随时调整。如爬山不一定非得爬到山顶,必要时可休息等候,但要与导游或家人保持联系。
6.出现不适,先查血糖
不管出现什么不适症状,如头晕、恶心、呕吐、腹泻等,均要先测血糖,根据血糖情况,调整药物,不要随意中断药物治疗。
如感冒或腹泻的时候,尽管食欲不佳,进食不多,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可能血糖会相应地升高。此时,若突然停用降糖药物,会导致血糖进一步升高,甚至有诱发酮症酸中毒的可能。
7.突发情况,当地就医
突然出现胸闷、憋气、腹痛等症状,要立即停止旅游,平卧休息,必要时服用救心丸,拨打120到附近医院看急诊。
每到一地,先要了解当地就近的医院情况,如医院的名称、医疗水平等,做到心中有数,保证在最短的时间内赶到相应治疗水平的医院。
8.与专业人员保持联系
与内分泌专业的医护人员保持联系,一旦发生异常情况,咨询专业人员,获得下一步的诊疗建议。
建议所有的糖尿病患者及家属:一定要主动学习糖尿病管理知识,防患于未然。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