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尔果斯市市长:外界的批评是给我们提醒

外界的批评是给我们提醒,提醒霍尔果斯以后应该怎么弄清楚、把握自己的方向,不能漫无目的地招商,要精准招商,往实体经济上引,我们现在所做的工作都要围绕这一点。

曾蜂拥至西北边境小城霍尔果斯的公司,如今年又纷纷撤出。南方周末记者查阅2018年6月1日至今的《伊犁日报》发现,四个多月的时间里,共有226家公司在该报刊登注销公告。其中影视公司59家,传媒文化类公司37家,网络科技公司34家,金融公司33家。

从公司扎堆的“大热”到纷纷撤退的“爆冷”,两年之间,霍尔果斯经历了颇富戏剧性的变化。2018年6月,南方周末记者曾探访这座处于“风暴”的边境小城。6月28日,南方周末记者在霍尔果斯市政府就“注册经济”、“虚转实”专访了其时履新8个月的市长杰恩斯·哈德斯。

如今看来,眼下使得报纸版面告急的注销公告,是这座年轻城市脱虚向实必经的阵痛。

2018年6月1日起,226家企业在《伊犁日报》刊登注销公告。

“五免五减”政策2010年就有了

南方周末:霍尔果斯政府工作报告显示,近两年霍尔果斯财政收入快速增长,主要来源是什么?(注:2016年,霍尔果斯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2亿元,增长278%;2017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2.8亿元,增长73.3%。)

杰恩斯·哈德斯:主要还是来自税收,既有来自边境贸易的,也有来自注册企业的。霍尔果斯的财政收入增长是城市开始建设、有了政策以后的事。其实国家2010年就赋予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五免五减”(税收优惠)政策了,但那时霍尔果斯还没开始建设,人也比较少,宣传也不够,大家对霍尔果斯的了解不多,没有人气。政策真正使用也就是在这两年时间,霍尔果斯市(2014年)成立以后,宣传力度比较大,相关部门开始招商,这些方面就不一样了,尤其是这两年,来的企业多。

南方周末:舆论认为国家优惠政策被滥用导致税收流失。你怎么看待外界的批评?

杰恩斯·哈德斯:我到霍尔果斯任职以前,2017年11月,就听到了很多消息和说法。当时自治区调研组也做过调研,研究国家给霍尔果斯的政策,地方上用得到底对不对?当时形成了一份调研材料上报给自治区。

我们反思自己,认为政治站位不够高,当时更多考虑经济发展,也追求一些经济数据,什么样的企业都招进来,比较急于求成。当时大家可能有与内地攀比的思想,没太考虑到后面的问题。这也是外界批评我们的一个原因。外界的批评是给我们提醒,提醒霍尔果斯以后应该怎么弄清楚、把握自己的方向,不能漫无目的地招商,而是要精准招商,往实体经济上引,我们现在所做的工作都要围绕这一点。

霍尔果斯市处在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我们一方面要依法行政,根据法律法规,认真用好国家赋予的政策。自己出台的政策,如果有不符合国家相关政策的就要废止。

今年初,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全国在会议上就对霍尔果斯提出要求,要求霍尔果斯一定要“虚转实”。

我们也一直在清理那些只到霍尔果斯享受政策,但没有实际投资的企业。今年,我们清理了很多企业,也废止了自己出台的很多政策,废除了14项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出台的政策,11项霍尔果斯市的项目。比如过去招商代理机构招商成功,政府财政会给一些补贴,有些跟税收挂钩,以后不能再出这样的政策了。我们成立了领导小组和五个专班,专门清理规范注册型企业,包括一址多照的、没有办公场地的、没有工作人员的、还没有投资意向的。清理也是依法清理该清理的,比如几年都没报税的得纳入异常名录。还有些企业需要慢慢向实体上引导。过去一址多照,一间房子注册几百家企业,现在慢慢把他们分开。霍尔果斯现在还存在“一址难求”的情况。

在精准招商上,我们要招附加值高的、高科技的、金融方面的企业。到底以后让什么样的产业落户到霍尔果斯,这是我们以后要考虑的。我们对相关招商部门也提要求,要求他们现在不是光招企业,更应该招产业。

霍尔果斯本身空间非常有限,需要我们把空间规划好、利用好,让它发挥应有的效益。我们目前在引进人才,也推进金融小镇建设、跨境调运,这些都需要时间慢慢做实。最重要的是发展实体经济,这对今后的发展非常关键。

南方周末:霍尔果斯在规划产业时会考虑自身的哪些特点?

杰恩斯·哈德斯:霍尔果斯的产业发展主要还是集中在第三产业,目前可能占97%到98%,比如你提到的注册性企业,也属于第三产业服务类的企业。我们在工业产值这块还比较薄,把经济往实体上引,也是一个方向。

但另一方面,霍尔果斯是口岸,特长还是贸易。我告诉招商局的负责同志,清理注册型企业时,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要做好分类,比如霍尔果斯历来很多外贸公司,本质上就是贸易型企业,不能说它现在没往实体上引,就把它清理了。

发表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