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胞在上海生活很幸福!”24号晚,上海市委常委郑钢淼在会见两岸媒体时的这句话让大家印象深刻。25号晚间,上海锦江饭店,几位在上海生活的台胞与两岸记者暢聊上海生活。
1992年来沪投资,现任国福欣欣(上海)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龙德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全国台企联常务副会长兼新闻发言人。
熟悉叶惠德的朋友都习惯的称他为“叶会长”,其实早在2000年至2016年间,叶惠德便几次当选了上海市台协会长。25号晚间,面对两岸众多媒体记者,叶惠德如数家珍的说起了上海的生活:高架桥又多了几个、上海17号线地铁要开通了、在上海出行不用带钱包一部手机就够了、上海可以大胆的讲普通话,不久前我刚拿到台胞居住证……最后,这位“老会长”还不忘笑言一句,“27年前我如果知道上海有今天,那我就多投资点!”
翻看叶惠德的创业史,。作为首批到大陆投资发展的台商,叶惠德经历了台商在大陆发展的每一步。1993年,叶惠德创办的上海国福龙凤食品有限公司正式营业。那时候大陆超市里冰箱并不常见,为了进一步扩大营业额,他订购了一批冰箱,免费送给各大超市,但要求冰箱上要贴“龙凤”标志,并且摆放于明显位置。所谓山不转水转,“如果你很用心经营你的事业,就一定能找到好的方法、好的模式”。这一举动受到了超市的大力欢迎,也为其企业做了充足的宣传。
上海发展获得了巨大成功。1994年,叶惠德把在上海做的产品销到北京,没想到在北京卖得也不错。于是,1995年,他在天津建了第二家工厂,产品主要销往北京、天津、山东等地区。随后,成都、广州地区也陆续建立工厂,自此,大陆各地分工有序地运转起来。
现在,叶惠德递上的名片上,赫然印着“国福欣欣(上海)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龙德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两个头衔。两家企业主营业务分别是低温仓储物流与团体伙食以及投资高端装备的光学检测设备、生物科技的DNA检测试剂等。从传统的食品行业跨界到高端科技,叶惠德在大陆顺势而为,实现着企业的转型升级!
回顾自己在上海这二十多年的创业,叶惠德这样对两岸记者说,“常常有朋友说20年前我们的机遇很好,我说那你再往后看20年,是不是现在的机遇也很好,所以你要更加努力!”作为“老会长”,叶惠德非常关注台湾青年在大陆的创业。他常常以地主之谊邀约台湾青年到上海来,更直言台湾青年到这边要学会和大陆青年人合作,吸收他们好的经验,发挥自己的专长,以期达到双赢。
王振源:台湾学子要来赶紧来
台籍教师王振源的曝光率并不高,站在两岸媒体的聚光灯前,王振源笑着说有些小小的紧张。2003年到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至今,王振源在大陆已经生活了15年。
15年,王振源从读书求学到读书育人,从芊芊学子到教授学者;15年,王振源也鉴证着大陆的点滴变化。“当时我刚来的时候我那个公寓房旁边还有媒堆,现在真的是变化太大了。”而让王振源感受最明显的,则是《惠台31条》发布后,对台籍教师来大陆发展有了更为明确而优越的待遇。目前,在王振源的身边,已经有很多优秀的台籍教师接受了上海部分高校的邀约。王振源认为,其实老师也在寻求国际的舞台,他身边的很多教师朋友就是从台湾到香港发展,几年以后又可能从香港返回到台湾。“这就是最自然的开放和流动,只有这种良性的互动交流,高校才会进步!”王振源说,但遗憾的是,台湾在这方面却一直是封闭的,比如大陆学历认证的问题,为什么岛内不能用更开放的心胸,让在大陆求学的台湾学子可以回到台湾高校任教呢?这其实才是真正能促进台湾活力的最好方式。
“而在这一点上,台湾真的要和上海学!”王振源说,上海之所以会发展确实是所谓的“海纳百川”,它敞开大门,吸引了全世界的优秀人才来到这里,让这样一座城市充满了活力!台湾也是同样一定要开放,一定要打开大门,欢迎这边的老师回去任教!
而被问及自己在大陆这一路的读书经历!王振源笑着和台湾青年分享经验,“我跟你们说,到这边来真的要上晚自习的!越是好学校,大家就越会拼到好晚!”不过言归正传,王振源说,台湾学生一定要做好心理准备接受跟大陆同学的同台竞争。他甚至透露了一个小秘密,就是大陆读工商管理的学生一定要是理科生,所以大家的数学一定要好!而被问及部分台湾学生到大陆读书还是有些观望的态度,王振源很干脆的说,“台湾的高等教育以前比大陆进步,但现在大陆进步非常快,所以你如果晚进来了,就会越来越难!所以要来就赶快来,不要迟疑!”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