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 11 月 26 日上午消息,据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海航集团旗下科技外包公司文思海辉从美国对冲基金戴维森-坎普纳资本管理公司(Davidson Kempner Capital Management)处敲定 8000 万美元贷款。
文思海辉最近几年过得十分艰难,除了被美国银行和高盛抛弃,还因为糟糕的收购遭到起诉,其信用评级甚至被穆迪归入了垃圾级。
而上个月传出了一条少有的好消息。知情人士称,在尝试融资一年多未果后,该公司从戴维森-坎普纳资本管理公司那里获得了 8000 万美元贷款。但在一些专业人士看来,这似乎只是文思海辉及其债务缠身的母公司糟糕财务状况的又一个信号。
戴维森-坎普纳资本管理公司拥有不良投资方面的专家。虽然交易条款尚未披露,但分析师怀疑,文思海辉可能必须向戴维森-坎普纳支付较高的利息才能获得这笔贷款。
“向对冲基金借钱表明他们无法解决自身的问题。”United First Partners 驻新加坡高级分析师 Jin Rui Oh 说,“该公司身处不利境地已经是公开的秘密。”
融资失败
媒体之前已经报道了文思海辉遭遇的困难,这也凸显出海航集团仍然难以应对其在 400 亿美元收购狂潮中背负的沉重债务。虽然海航今年通过出售资产来降低杠杆,但由于部分国际银行疏远与该集团的关系,加之中国政府对影子银行进行打击,导致海航集团无法获取廉价融资渠道。
海航集团和戴维森-坎普纳发言人拒绝对此置评。
海航持有文思海辉股份可以追溯到 2016 年,该公司当时花费约 7 亿美元从黑石集团手中将其收购。但文思海辉与华尔街的关系不久后就出现裂痕。
知情人士表示,2017 年中,文思海辉开始与美国银行合作,希望为一笔收购寻求融资。当美国银行因为担心债务和所有权问题而要求其银行家停止参与海航集团的交易后,这项收购计划也遭到搁置。文思海辉最终放弃了那笔收购。
CFO 离职
文思海辉随后的融资计划也不顺利。他们还聘请高盛帮助其筹备 IPO,但高盛后来因为该交易没有达到内部合规要求而放弃这笔交易。
知情人士表示,该公司随后找到法国里昂证券,要求其帮助销售 3 亿美元可转换优先股。文思海辉的 CFO 还在 6 月离职,但并未解释原因。该交易随后也被搁置,但知情人士表示,文思海辉仍在寻找其他融资选项。
美国银行和里昂证券均拒绝对此置评。
在穆迪 7 月将文思海辉的信用评级下调至 Caa1 后,该公司的压力进一步加大。穆迪认为,该公司没有足够的现金来覆盖资本开支和短期借款。穆迪还认为,文思海辉的盈利能力也因为劳动力成本上升、员工流失和缺乏规模而降低。
流动性担忧
文思海辉终于在 10 月 1 日的监管文件中披露其获得一笔融资。该公司表示已经从 Adare Finance 获得了 8000 万美元的 12 月期信用贷款,但并未披露 Adare 的背景。知情人士透露,这个实体其实是由戴维森-坎普纳控制的。
Bondcritic 驻香港管理合伙人瓦鲁特·帕洛姆博(Warut Promboom)认为,这笔融资应该被视作一项积极的进展。他认为他,倘若海航的整体改组取得进展,文思海辉最终肯定能 IPO。文思海辉母公司 HNA EcoTech Panorama Cayman Co 上月表示,该公司正在集中精力提升盈利。
债券投资者则持有怀疑态度。HNA EcoTech 2021 年的美元票据今年已经大跌,导致收益率从 1 月的6% 大涨到 11%。标普全球评级分析师 Cher Chen 认为 Davidson Kempner 的贷款是短期方案。
他认为,考虑到文思海辉在中国大举扩张,这只会短期缓解该公司的流动性担忧,“我们不认为这会很快结束”。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