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指南: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了

目前,全球运营商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 5G 商用部署,截至 2018 年 11 月,全球已有 182 个运营商在 78 个国家进行了 5G 试验、部署和投资。我国宣布将在 2019 年开始试商用,2020 年推动规模商用;韩国预计将在 2019 年开启规模商用;欧洲地区则将以产业互联网探索为主,预计个别激进运营商将在 2019 年试商用。据统计,5G 首轮商用将覆盖全球1/3 的人口。

从结果来看,5G 将带来与以往不同的改变,但大多数人对于 5G 还是带有一些疑问的,这些疑问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

我们是否需要 5G?

3G 时代,用户对于移动互联网的需求就已经得到了满足,4G 网络更是让用户可以随时随地的享受移动互联网所带来的便捷。那么,我们是否真的需要 5G 呢?

首先,我国拥有全球最大的移动市场,更是全球 5G 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创新的重要参与者和支持者。一直以来我国高度重视移动通信发展,2006 年,国务院颁发了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 16 个重大专项中就包括新一代移动无线专项网,该系统全面支撑我国移动通信发展,实现了 3G 的突破、4G 的同步,5G 的初步领先,并在部分技术和业务领域实现了引领的目标,这为建设网络强国、制造强国奠定了基础。

 

其次,ICT 产业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都是以供给为驱动,而非需求,但目前情况已经发生改变。

据统计,到 2025 年,全球将有 1000 亿联接,其中 55% 的联接将集中在商业领域,如智能化生产、智慧城市等,价值在于提升生产效率,创造生产效益。此外,45% 的联接应用在智能家居、车联网、可穿戴设备等面向消费者的领域,将极大地提升人的生活品质。70 亿人的联接可能只会占到总联接数的 10%,而绝大部分的联接则会是人与物、物与物的联接。也就是说到目前为止,99% 的设备还没有被联接。

随着智能城市的发展,对网络提出了更多的需求,其根本就在于连接数、带宽和时延。

基于此,5G 应运而生。基于上述需求,相比现有移动通信技术,5G 应该具有千亿级别的联接数量、毫秒级的超低时延和 10Gbps 的通信速率。

“4G 改变生活,5G 改变社会。”科技部重大专项司副巡视员邱钢表示:“作为一个网络时代最重要的基础设施,5G 将为各行各业的提质发展、为传统经济新数字经济转型提供了技术前提,是现在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5G 来了,4G 去哪了?

未来网络将是 4G LTE 与 5G NR 长期共存的状态,《中国电信 5G 技术白皮书》中对于 5G 网络演进有着准确的描述:“5G 网络演进所遵循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 4G 和 5G 网络将长期共存。5G 和 4G、WiFi 等现有网络共同满足多场景需求,实现室内外网络协同。”

 

就像之前所介绍的,4G 网络已经可以满足当前用户的个人使用需求,比如在视频及图像传送等方面已经非常流畅。所以,未来 5G 的应用场景更多是在工业互联网、制造领域、智能驾驶等比较特定的应用场景,二者具备长期共存、协同发展的特性。

爱立信东北亚地区首席市场官张至伟表示:“不用依靠将 4G 用户转化为 5G 用户来发展 5G。即使不去替换 4G,5G 也会找到自己差异化的生存之地。”

另外,现在还存在 5G 的速率是否有市场需求的争议,其实在 4G 时代初期,对于高速率就有人提出过质疑,事实表明,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速率的供给和需求关系,并不存在所谓的“浪费”问题。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用户流量需求不断激增,4G 网络面临的主要挑战并不在于速率,而在于网络容量。5G 第一个标准 R15 聚焦增强移动宽带(eMBB),引入了更宽的频段与 Massive MIMO 等技术,可在不新增站点的情况下做厚网络容量层,释放被压抑的用户流量需求。华为提出的“All Bands Go to 5G”网络演进策略,5G 部署不局限于C-Band 和毫米波,Sub-3G 频谱也具备向 5G 演进的能力,以更平滑地持续引入 5G 新能力,实现 10 倍网络容量、10dB 覆盖增强和 10 倍体验提升。

手机会不会受到影响?

2019 年,首批 5G 智能手机,包括折叠手机即将上市,主流终端厂家将在 5G 商用后快速推出经济型千元机,反向推动 5G 产业的发展。

小米已经在今年 9 月份打通了 Sub-6GHz(6GHz 以下)频段下 5G 指令和数据链路连接。10 月 23 日,小米在 mmWave 毫米波频段打通了连接。11 月 22 日,小米总裁林斌通过一台小米 MIX 3 工程机通过 5G 网络发出了第一条微博。据 GSMArena11 月 23 日报道,5G 版小米 Mix3 或于 2019 年在欧洲上市,这将是全球第一款 5G 智能手机。

 

三星预计在 2019 年春天推出 5G 版的 Galaxy S10 Plus 手机。据悉,该款产品将会借助 Galaxy 系列发布十周年的契机,作为该系列的最新旗舰级产品发布。这款手机的内部代号为:“Beyond X”,将会拥有 6.44 英寸屏幕及 6 颗摄像头,其中前置两颗,后置 4 颗,并支持屏下指纹识别功能。这款手机有望在明年 2 月中旬亮相,三星希望该产品在 MWC 期间能够成为其展会上的最大亮点。而三星的折叠屏幕手机也正在研发之中,据悉有望在明年下半年推出 5G 版的产品。

华为方面,最新消息显示,计划在 2019 年 2 月的 MWC 上推出可折叠的 5G 手机,该手机的正式销售时间可能在 2019 年下半年。于此同时,在明年的 MWC 前后,华为还可能会出首款搭载 5G 基带的 P30 Pro 手机。

 

OPPO CEO 陈明永表示:“5G 对于 OPPO 来说是必然要抓住的趋势,除了力争成为首批推出 5G 手机的厂商,对 5G+ 时代应用场景的探索将最终决定 5G 的价值。未来进入 5G、AI 广泛运用的万物互联时代,OPPO 将致力成为这个时代的引领者。”事实上,OPPO 早在 2015 年就成立了 5G 团队,在标准制定之初就开始 5G 研发工作。自 2017 年 12 月 5G 标准开始冻结之后,OPPO 迅速投入 5G 产品研发中,于今年 8 月率先打通 5G 信令和数据链路,并且在 10 月第一次实现了 5G 手机的上网。

本月中旬,中兴在官方微博中宣布中兴手机实现了 5G 呼叫、5G 上网、5G 微信收发,表明目前在中兴的实验室里,5G 终端手机已经成功实现微信信息和数据的收发。上月底,中兴手机和数据终端在上海研发中心拨通了电话信号,正式完成仿真系统的 5G 呼叫。据悉,中兴的 5G 终端将会在明年上半年推出 5G 商用手机,2020 年大量 5G 终端将开始批量上市。

联想的摩托罗拉已经在今年 8 月 2 日推出了首款支持 5G 模块的手机 Moto Z3。本月,Verizon 宣布已经成功在 Moto Z3 手机上测试 3GPP 5G NR (New Radio)商用网络,并实现使用 5G 网络上网。

 

而苹果可能是目前对 5G 手机态度最为保守的厂商,在今年的鳌亚洲论坛 2018 年年会上,苹果全球副总裁葛越表示,苹果公司将在确保手机使用 5G 后的能耗、电池的温度等重要指标不出问题、不影响用户体验后,才会全面拥抱 5G 技术。

那么,我什么时候能够用上 5G?

今年 6 月,北京启动了科技创新基金,母基金达到 300 亿元,5G 产业基金也在筹划当中。目前,北京正在筹建 5G 研究院,推动加快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同时在智能交通、智慧城市、超高清视频等方面加快 5G 应用落地,充分利用北京城市副中心和新机场建设,世界园艺博览会、冬奥会、天安门沿线升级改造等应用场景,集中展示和示范运行一批 5G 新技术和新的成果。

运营商方面,早在 2017 年 10 月,中国电信就已经在深圳完成全国首个 5G 试验站点部署,计划到 2019 年 3 月,深圳全市预计将建设 70 个站点,进一步扩大到福田、宝安、坪山等区域。其中,以深圳软件产业基地(双创园)为中心,建设 50 个 5G 站点形成小范围的连片覆盖,试点区域包含双创园、科技生态园和深圳大学校区。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电信国家双创能力开放服务基地暨中国电信 5G 双创能力开放中心、中国电信物联网产业生态创新中心已于近日在南山区深圳湾科技生态园正式对外开放。

目前,中国移动为 5G 联创项目提供超 1 亿元资金支持,在 17 个城市提供 1000+ 个 5G 基站试验环境。

截至 9 月底,已经有 227 个合作伙伴加入 5G 联创,建设了 14 个区域开放实验室。每个开放实验室结合当地不同特色,进行应用孵化,比如,江苏 5G 联创开放实验室主要聚焦车联网和工业互联网等领域。

在 5G 应用示范工程方面,中国移动将于 2019 年上半年开始在 12 个城市开展 9 大类 5G 应用示范,其中,包括医疗、人工智能、交通、教育、工业制造、能源、市政、视频+、娱乐等。

中国联合 5G 创新中心于 9 月 29 日正式落户成都,成为中国联通在西部的第一家创新中心。四川联通在华西医院和成都三院开通端到端的 5G 试商用网络,并进行了相关的业务测试。在商用终端环境下,测试峰值速率可以达到 1.8Gbps 以上,该结果能够满足后续 5G 网络商用的相关要求。

无线网络正在改变人类沟通和访问信息的方式,随时随地的网络接入也在推动着电信产业的变革。在不远的将来,无线接入将成为主要的接入方式。5G 无线技术将通过一个灵活、可靠、安全的无线网络把所有应用、服务、事物联接到一起,使人类进入万物移动互联的时代。

发表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