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的2018“爱与愁”:银隆内讧与10亿之约

5 年前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和小米董事长雷军在电视屏幕上的一场 10 亿赌约已经临近尾声。

12 月 2 日,董明珠在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中表示,格力今年营收将达到 2000 亿,10 亿赌局目前来看格力已经基本胜出。她同时称,赌局本身没有什么意义,因为格力是实体企业,而小米则是做互联网经济的,属于轻资产。

这场更多玩笑性质的赌约被看做是实体经济与互联网经济较量的缩影。5 年间身为赌约主角的两家企业也变化颇多。宣称 5 年内不上市的小米已在港股上市。而格力则从空调产业一举布局到手机、智能装备、芯片等多个领域。其间董明珠还以个人身份成为新能源企业银隆新能源的二股东。变化背后,格力更大的目标是要在 2023 年实现 6000 亿的营收目标。

投资芯片

格力在芯片领域又投下重金。

12 月 2 日,格力电器发布公告,宣布董事会通过了其拟斥资 30 亿元参与闻泰科技(600745.SH)收购安世半导体的议案。需要提及是,交易完成后,格力电器及其一致行动人珠海融林将合计持有闻泰科技 10.51% 的股份,仅次于闻泰科技董事长张学政及其一致行动人持有的 15.64% 股份。其中,格力电器将直接及间接持有闻泰科技 9.85% 的股份,并由此间接持有安世集团 7.88% 股权。

据《华夏时报》记者了解,闻泰科技主营手机 ODM 业务,客户包括小米、华为、联想等。格力的公告还显示,闻泰科技业务领域涵盖人工智能、物联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硬件、笔记本电脑、汽车电子等智能终端设备的研发设计和智能制造。

而闻泰科技要收购的安世集团,其核心资产安世半导体前身为恩智浦标准产品事业部,覆盖了半导体产品的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的全部环节。目前安世集团在英国和德国分别拥有一座前端晶圆加工工厂,在中国广东、马来西亚、菲律宾分别拥有一座后端封测工厂,并在荷兰拥有一座工业设备研发中心 ITEC。

有业内人士对记者分析称,入股闻泰科技,有助于格力自身手机和空调芯片业务的发展。尽管董明珠此前要花 500 亿元做芯片的言论遭到外界质疑,但今年 8 月,格力电器成立了全资持有的珠海零边界集成电路有限公司。格力电器相关人士当时曾对《华夏时报》记者确认,零边界主要是做空调芯片。

格力电器也在公告中称,公司将借助闻泰科技的 5G 研发能力战略性布局 5G 产业链,紧抓 5G 平台下智能家居、物联网的巨大业务机会,实现在智能家居、智能装备、通信设备等领域的“多元化”稳健协调发展。

银隆内讧

在格力在芯片领域投入重金的同时,董明珠个人投资的银隆新能源,内讧也持续升级。

近日,银隆新能源前董事长孙国华对媒体晒出一系列财务凭证,称董明珠开始投资银隆新能源的 10 亿元中有 7.5 亿元来自经销商,而 2.5 亿元来自对大股东魏银仓一系的借款。其中,一份有董明珠签名的债权债务通知显示,董明珠向珠海市银隆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后简称银隆投资)借款 10 亿元。在归还两亿本金后,2018 年 8 月 22 日,北京盛世恒兴格力和湖北盛兴格力两家格力经销商将合计 7.5 亿元对银隆投资的债权转给了董明珠。这项债权被银隆投资持有的董明珠的债权相抵销。

需要提及的是,魏银仓此前曾表示对董明珠进行起诉源于双方对于当初董明珠投资银隆的协议存在争议。魏银仓称这笔资金究竟是投资还是借款,当时双方并没有达成共识。

但北京志霖律师事务所副主任、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中心研究员赵占领律师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这其中存在两个法律关系,一个是投资合同关系,一个是借款合同关系,两者在法律上是独立的。“董明珠借钱后入股银隆,最终实现的是股权投资。但是董明珠仍与魏银仓存在借款合同,需要按照约定还款。”而对于格力经销商向董明珠转让对银隆投资的债权,赵占领律师则认为上述操作手法应该不涉及违规。截至发稿,董明珠尚未对此事公开回应。格力方面也尚未回复记者的提问。

董明珠与魏银仓的矛盾公开爆发于一个月前。11 月 13 日,银隆新能源在微信公众号宣布,大股东涉嫌通过关联交易侵占公司利益金额超过 10 亿元,并已起诉至法院及报案。随后大股东指责个别股东及实际控制人董明珠为个人私利,利用公司对大股东发难。其目的在于“驱赶大股东出局”、“打压公司估值,争夺控制权”。但银隆新能源随后在官方微信中否认了董明珠是银隆新能源实际控制人的说法,并指魏银仓和孙国华合计持有公司 35% 的股权,同时二人加上魏银仓的侄子魏国华,共在董事会占据 3 席。

资深家电产业观察人士刘步尘对《华夏时报》记者分析称,董明珠早期投资银隆的出发点有对自身后路安排的考虑,但银隆并不像当初看的那么好。他认为,董明珠否认是银隆新能源的实际控制人,源于这个身份对格力电器董事长的连任有所影响。截至目前,格力电器的新一届董事会选举已经延期超过半年。

10 亿赌约

不论是投资芯片,还是此前试图全资收购银隆但失败,格力的多元化布局除了要寻找新的增长引擎,一个重要的目的还在于扩大营收。

2013 年 12 月 12 日,董明珠和雷军曾约定,以 5 年为期,如果小米营业额超过格力,董明珠要给雷军 10 亿元,反之,雷军则要给董明珠 10 亿元。

12 月 2 日,董明珠在上述的年会上宣布格力将赢得这场赌约的胜利。她表示格力在今年 9 月份就已经完成了去年全年的目标。财报显示,去年格力全年营收超过 1482 亿元。而从两家企业的三季报来看,今年前三季度格力营收超过小米 100 多亿元。截至目前,雷军尚未对这场 10 亿赌约的最终结局有所表态。

单一用营收指标来衡量两种经济模式的优劣并不全面,但营收无疑是外界考量一家企业的重要指标之一。董明珠为格力提出的最新营收目标是要在 2023 年实现 6000 亿。

但刘步尘认为,格力届时实现 6000 亿营收并不容易。他对《华夏时报》记者分析称,中国空调产业的零售总额为 2800 亿-3000 亿。“这意味着即使格力拿走空调市场全部份额,空调也最多为格力带来 3000 亿,剩下的 3000 亿从哪儿来?”财报显示,格力目前超过八成的营收来自空调。

刘步尘认为,格力的冰箱、洗衣机、厨电小家电以及手机、智能装备目前都还无法形成营收支撑,此外,格力要进入的芯片领域需要支付高昂的时间成本、财力成本以及人才成本。

而这场赌约还剩下 27 天。

发表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