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辉甩包袱,兄弟殊途 超级物种叫板盒马鲜生梦碎?

蝉联 2018 零售创新 TOP 榜“新物种”奖项的“超级物种”,奖杯还没有暖热,就被大股东永辉超市以拖累业绩为由无情抛弃。因超级物种持续亏损,甚至最终也没有落得个继续与老东家永辉超市合并业绩报表的权利。

12 月 5 日,永辉超市突然发公告称,永辉超市向大股东张轩宁转让“永辉云创”20% 的股权(永辉云创是“超级物种”的运营主体),转让完成后,张轩宁成为永辉云创的第一大股东,永辉超市退为第二大股东,持股 26.6%。此后,永辉超市不再对永辉云创并表。

原本永辉超市借超级物种强势对标阿里巴巴的盒马鲜生,残酷的现实却让永辉超市“高端超市+生鲜餐饮 +O2O”混合业态梦变得残酷。这难道是不堪负重的永辉超市粉饰业绩的无奈之举?而脱离永辉超市而盈亏自负的超级物种,似乎也被抛到了生死的边缘。

永辉甩包袱

连续赔本扩张的超级物种最终还是超出了永辉超市底线,永辉超市为了甩掉因持续亏损扩大而拖累公司业绩的超级物种,甚至不惜兄弟低调“分家”。

12 月 5 日,永辉超市突然公告,公司与张轩宁签订股权转让协议,约定以 3.94 亿元的价格向其转让永辉云创 20% 股权,后者正是新零售品牌“超级物种”的母公司。

公开资料显示,永辉云创的前身是上海永辉云创商业管理有限公司,于 2015 年成立,由永辉超市和永辉云创联合创始人彭华生分别持股。2016 年 7 月,永辉超市、永辉云创管理团队将永辉云创的注册资本增资到 6 亿元。

目前,永辉超市的业务架构主要分为四大板块,包括云超、云创、云商、云金。“云超”板块涉及红标店、绿标店;“云创”包含永辉生活店、超级物种、永辉生活 APP 等业务。

因张轩松、张轩宁兄弟为永辉超市创始人,也是永辉超市一致行动人,张轩宁选择了永辉云创,最终两个人也选择分道扬镳。

《华夏时报》记者在 12 月 4 日晚间永辉超市发布的公告中看到,张氏兄弟解除一致行动协议,永辉超市变为无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

永辉在公告中表示,经过此次转让后,张轩宁在永辉云创的持股由 9.6% 增至 29.6%,成为第一大股东,而永辉超市持股比例相应降至 26.6%。

“永辉超市之所以痛定思痛砍掉永辉云创,主要是此前立志对标盒马鲜生的永辉云创并不争气,随着连年亏损加剧、最终拖累上市公司是主要原因。”有业内观察人士对记者分析说,此举也是永辉超市在甩包袱。

从永辉超市财报披露的数据来看,新零售业务仍会面临长期投入和长期亏损。据此前永辉超市财报显示,2016 年、2017 年永辉云创分别亏损 1.16 亿元和 2.67 亿元。今年1-9 月,亏损进一步扩大至 6.17 亿元。相比上半年同比 11.5% 的下降幅度,公司净利润的降幅也在扩大。

有业人士分析,永辉云创对于永辉超市的业绩形成了较明显的拖累,而此次剥离之后,永辉云创及其子公司或将不再纳入公司并表范围,有望缓解公司短期的业绩压力。

12 月 7 日,永辉超市董秘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也确认了永辉云创拖累公司业绩的事情,因为张轩松、张轩宁兄弟为公司一致行动人,如果单独行使股权,根据规定双方必须解除一致行动人。

“今年亏 8 个亿,明年亏 10 个亿,后年亏 20 个亿,如此下去不是把上市公司给拖垮了。”其董秘还对记者表示,主要是永辉云创战略不对,不符合公司战略,他们兄弟不存在意见分歧,事情还需要人来做。

盲目狂奔的恶果

“永辉云创之所以遭到大股东的执意放弃,除了在战略上失误之外,更重要的是其发展模式的先天缺陷,虽然一路狂奔扩张,但最终也自食恶果。”另有业内人士对记者直言。

据记者了解,永辉云创原承载着永辉超市的创新和探索功能。目前,永辉云创拥有超级物种、永辉生活(APP)、永辉私厨等业务,原为永辉超市子公司。2015 年 11 月,永辉生活首家门店开业。

自 2016 年 7 月,永辉超市、永辉云创管理团队将永辉云创的注册资本增资到 6 亿元,通过以合伙人代持股方式调整了股本结构之后,永辉云创接受今日资本注资,开始一路狂奔。

特别是 2017 年,永辉生活新开店 173 家,至 2017 年底全国布局达 10 城 200 店,其中单第四季度开店就达 100 家。同时,公司 2017 年度新增 Bravo 门店 133 家。与此同时,对标盒马鲜生的超级物种也于 2017 年 1 月 1 日推出。到 2017 年底,超级物种达到 27 家,超额完成了 2017 年初制定的开店任务。

2018 年,永辉云创再度提出了更加疯狂的开店计划:新开 Bravo 店 135 家、超级物种 100 家、永辉生活店 1000 家。

然而现实似乎并没有理想的乐观,至今已到 2018 年年底,永辉云创似乎开店数据并没有达到预期。资料显示,此前计划的新开 Bravo 店 135 家目前仅完成了不到 62%;超级物种 100 家仅完成 31%;永辉生活店 1000 家仅完成不到 20%。

“而这一切都是永辉云创只顾扩张,不顾盈利模式的可执行性,在盲目扩张之下,其亏损额也在急速攀升。”有观察人士对记者分析说,永辉作为跨界新手,根本没有快速扩张而配套衍生的电商运营和货品调配基因。

对标盒马梦碎?

“随着永辉云创开始自负盈亏,此前永辉超市借助永辉云创对标阿里巴巴盒马鲜生的发展思路也彻底梦碎。”有业内资深零售人士对记者分析说,盒马鲜生快速扩张以及逐步走向全面盈利的势头似乎更能说明一切。

自从 2017 年 7 月 14 日,马云、张勇等一行人在“盒马鲜生”品尝刚刚出炉的海鲜后,阿里内部低调筹备一年多的新零售试验模式,一下子被推到了聚光灯下。截至今年 11 月 30 日,盒马在全国拥有 100 家门店,覆盖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全国 16 个城市。

盒马鲜生 CEO 侯毅披露,一年半以上的成熟门店坪效达到了传统零售业的 5 倍,最早开业的门店已经收回了成本。

“这说明盒马鲜生的成功不仅仅是阿里新零售的成功, 更是盒马鲜生 APP 背后运行着阿里的‘大数据和算法’的成功。”另有分析人士对记者直言,而此举也意味着超级物种的彻底失败。

持续亏损的永辉云创,在被永辉超市抛弃之后,能否看到发展的现实问题?这也成为未来与阿里盒马鲜生叫板的前提。

发表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