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格力董明珠造“芯”梦:借道闻泰科技

风风火火的董明珠仿佛从不会停歇。日前,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格力电器”,000651.SZ)董事长董明珠公开宣称,“别的公司一说做芯片股价就涨,格力一做芯片股价就落了。为什么?因为格力真做。”重申格力自造芯片的决心。

自 2018 年 4 月,格力电器截留分红向集成电路领域发起进攻后,格力的造“芯”计划备受关注。2018 年 8 月,格力电器以 10 亿元人民币设立珠海零边界集成电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零边界公司”),正式开启造“芯”之路。近日,格力电器签订投资协议,计划投资 30 亿元参与闻泰科技(600745.SH)收购 NexperiaHoldingB.V (以下简称“安世集团”)项目,意欲与闻泰科技在通讯终端、物联网、智能硬件等业务上加强协作。

无论是创设芯片公司,还是与半导体“巨人”安世集团搭建合作间,不乏董明珠雷厉风行的行事风格。而董明珠的行动,让她曾制定的“格力营收 2000 亿”目标,甚至让她与小米创始人、董事长兼 CEO 雷军的“10 亿赌约”,均初见分晓。

借道闻泰科技

12 月 7 日,闻泰科技发布了召开“2018 年第四次临时股东大会”的通知。这意味着,闻泰科技停牌 7 个月敲定的资产重组方案,将经历内部的最后一轮表决。而这一表决结果,也牵涉着格力电器 30 亿的对外投资计划。

公告显示,闻泰科技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以 252 亿元的总对价,收购安世集团上层股权及财产份额。由此,闻泰科技拟以 75.86% 的股份实现对安世集团的间接控制。

格力电器拟通过对外投资方式参与该项目,拟向合肥中闻金泰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合肥中闻金泰”)、珠海融林股权投资合伙企业(下称“珠海融林”)分别增资 8.85 亿元、21.15 亿元,这些资金用于合肥中闻金泰和珠海融林受让安世集团的上层股权及财产份额。从而,格力电器拟直接和通过珠海融林间接持有闻泰科技逾5% 的股份。格力电器增资的出资方式为现金出资,资金来源为公司自有资金。

据悉,安世集团核心资产为安世半导体,其前身为恩智浦的标准产品事业部。2016 年,中国资产管理公司建广资产(JAC Capital) 以 27.5 亿美元全资收购后,安世半导体一直是中国唯一拥有完整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的大型 IDM 企业。

据一位资深家电芯片工程师介绍,空调中的芯片应用主要包括两类:空调主控芯片中的 MCU(微控制器)芯片、变频空调控制器的模拟芯片。在模拟芯片市场,中国发展起的芯片企业非常少,至少八成的中国模拟芯片都依赖于进口。但在 MCU 芯片领域,有一些中国企业的技术发展也很成熟,不过全球市场还是由恩智浦、瑞萨等巨头掌控着。

董明珠此前在公开讲话中曾提及,格力电器每年要花数十亿元人民币采购芯片,芯片大都是进口。

当《中国经营报》记者向格力电器市场部相关人士询问,格力电器与安世集团是否有业务往来时,对方仅表示,“涉及到上市公司的投资计划,一切以公司公告为准”。

格力电器于 12 月 3 日披露的《第十届董事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决议公告》显示,格力电器董事会认为:公司参与闻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收购安世集团的投资项目,成为闻泰科技股东,将加大公司与闻泰科技在通讯终端、物联网、智能硬件等业务上的合作,与其形成优势互补,有效提升公司整体业务能力,符合公司的战略发展需要。

自造芯片

论及战略发展,格力电器在 4 月 26 日回复深交所关注函中曾解释为,“公司经过近年的高速高质量发展,空调主业龙头地位稳固,为谋求公司长远发展和股东长期利益,公司计划重点布局智能装备、智能家电、集成电路等产业领域,实现公司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简言之,格力电器的发展战略中,自造芯片已成为核心议题。业内人士也多数认为,格力电器收购安世集团项目或与格力电器芯片业务的布局有关。

今年 6 月 25 日,格力电器召开 2017 年年度股东大会,董明珠发布了最新的产业规划图,分为空调、高端装备、生活品类和通信设备公司四块,物联网、手机、芯片和大数据业务隶属于通信设备公司。

格力的产业规划新路线,不久后便落地可寻。2018 年 8 月 14 日,格力电器以 10 亿元人民币设立零边界公司,董明珠为公司董事长与法人。经营范围包括半导体、集成电路、芯片、电子元器件、电子产品的设计与销售;通讯技术、物联网技术、嵌入式软件等。

注册信息显示,零边界公司位于珠海市香洲区吉大景山路莲山巷 8 号的写字楼里。而这栋写字楼正是香洲清创孵化器旗下的项目“正方云创园”所在地。

据了解,香洲清创孵化器是 2016 年为科技研发类的创业企业设置,由珠海市香洲区政府和清华科技园(珠海)联合打造。

一家入驻正方云创园的数据公司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正方云创园是由区政府扶持的孵化器基地,“目前在此运营的企业大多由政府引进,公司业务也是相关类型的。”这名负责人说道。

实际上,格力电器向集成电路领域发起“进攻”,全力造芯片,与珠海市政府的期待多处吻合。

此外,珠海市政府在 2017 年 3 月发布的《珠海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十三五”规划》中,在“全面推进企业研发机构建设”中直接“点名”格力,明确提出“大力支持企业重点研发机构提挡升级,支持格力等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等建设,支持重点实验室等承担国家和省重大科技项目,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打造成为国际一流水平的研究机构”。

此外,在珠海市 2016 年~2018 年连续三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中均提及,“支持格力电器、丽珠医药等企业建设智能工厂”,“推动格力国际智能制造基地和高新区国机机器人产业园建设,加快申报全省智能制造示范基地”。

记者从零边界的一位工作人员处了解到,公司并没有整体开始运营,目前还在搬运基本运营物资。

有集成电路厂商指出,家电厂家如果选择自主研发芯片,可能面临一些跨界风险。“一方面,自身设计的个别产品市场规模有限,由于别的家电厂家不会向竞争者买芯片,导致自身投资的芯片设计公司难以盈利。另一方面,自身投资的芯片设计公司,可能长期采用芯片,自产芯片的质量将长期影响产品品质,甚而影响品牌。”

与雷军的 10 亿赌约

颇为凑巧的是,零边界所在的“正方云创园”,其前身是“金山软件大厦”。而在 2013 年,一场颁奖晚会上的一个赌约,让金山软件(03888.HK)的董事长雷军与零边界的董事长董明珠,在此后的 5 年中,频频被绑定提及。

当时,传统实体经济代表企业格力电器掌门人董明珠与互联网模式的代表小米科技掌门人雷军同时登上领奖台。领奖台上,董明珠与雷军以“五年之后小米的营业额能否超越格力”开启了备受关注的互联网赌约,原本 1 元的赔付被董明珠追加至 10 亿元。

近日,著名的“10 亿赌约”临近兑现期再被提及。董明珠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赌局本身没意义,两者不具备可比性,因为格力是实体经济,而小米是互联网公司,属于轻资产。”

不过,董明珠公开宣称,格力电器在 2018 年的营业收入增长将超过 500 亿元。

据格力电器 2013 年三季度财报数据显示,格力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约 1486.99 亿元,而其在 2017 年的营收为 1482.86 亿元。也就是说,截至今年三季度,格力营收已超越去年全年营收。按照 500 亿元的增长空间计算,格力今年营收极有可能达 2000 亿元大关。

关于 2018 年营收增加的具体数额,格力电器市场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要以公司披露的年报数据为准。

根据小米官方财务数据来看,其在今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 1304 亿元。要在最后一个季度,实现 700 亿元的营收,对于小米而言存在挑战。

且不论董明珠是否赢了与雷军的“10 亿赌约”,若 2018 年格力营收冲破 2000 亿元的话,董明珠的确是赢了自己的“2000 亿”目标。

2014 年,董明珠曾提出目标,格力每年要增加 200 亿元收入,5 年再造一个新格力。当时,董明珠坦言,这个数字有一定的挑战,但是既然定了目标,就势在必行,未来 5 年还要做到 2000 亿元,这是格力的五年规划。

格力上一个“五年计划”实现已然在望,而由造“芯”引领的下一个“五年计划”,董明珠又会有哪些行动?对此,本报记者将保持长期关注。

发表评论

相关文章